医名闻遐迩 教誉满神州--纪念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

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逝世后,他的同事、学生、患者及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对他表示了深切的怀念和哀悼。作为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作为学者、他知识渊博、笃实好学;作为教师,他呕心沥血、培育桃李。他不愧为“中医界的一面旗帜”——医名闻遐迩 教誉满神州

难忘任老

本报记者 常宇

2月4日,国医大师任继学在长春病逝。中医界又痛失一位巨匠。

尽管知道任继学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我突然听到噩耗,心还是猛颤了一下,接着心情完全被悲伤和遗憾占满。想起上次采访老人也不过相隔一年,如今已是阴阳两界,泪如泉涌。

难以忘怀的见面

对中医大家的采访,任继学不可忽略。这是我在当时准备采访中医名家、搜集资料过程中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的。任老是我国现代中医急诊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急危重症方面,他勇于采用纯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开创性地运用破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

2009年元旦前,我去拜见任老时,心情极为复杂和难过。老人为中医药事业过于操劳,突发重病后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也不能再处方诊病。任老作为一代大家,曾历无数急险重症,挽救无数人生命;作为领军人物,他曾为中医药奔走高呼。曾一路奔忙的任老静静坐在满是书籍和处方的书房里,或许老人心中有一张早已为自己开好的处方,只是无法实现!

任老深受病痛折磨,沉重而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客厅里,任老年轻时跨马佩枪的戎装照格外显眼,让人感觉到他身上的那股浩然气势。书房中,满满地摆放着任老一生近3万册藏书。那天,任老的目光仍很有神,只是高大的身材显得更加瘦削。相顾无言,任老先和我重重握手——这曾是激扬文字、起决生死、力挽狂澜的双手,而今已显细瘦,我突然涌出无限的伤感和遗憾:老人曾为争取中医地位不断呐喊,为中医发展不知疲倦,奔走千里,古道热肠,布道南北,广育弟子。他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一个团队,甚至影响了一代人,但他现今的寂寞可能少有人懂,很多有价值的经验还来不及深入整理……

临别,不知是不是最后一面,回看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辈,我心中默默祝愿:您心中的中医世界永不遥远,永不熄灭,会有更多的期待和更深的爱!

茫然无助中的指引

任老对中医人的影响不仅仅是丰厚的学术成就。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对中医经典的扎实功底使得他坚持中医独立的思考精神,任老在医学的创新和理论转合方面,不仅显得通脱和自由,而且鲜明地坚持中医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立场。

他曾深刻地指出:不能只搞“研究中医”,而要进行“中医研究”;“研究那些高级的一二类药物为什么没有疗效,为什么不受广大患者认可,反而那些古代名方、经方经久不衰,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任老和他那一代老中医专家经历了中医的风雨沧桑与荣辱兴衰,早年为中医地位而抗争,在生命的最后二三十年,他勇于在急危重症方面采用纯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危重症,老人用事实和疗效说明:只有拥有学术内涵,才能把握中医精髓。要知道,对于中医这一学科,多少人怀疑,多少人迷惘,而学科本身又受到多少无端的指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中医学子曾一度陷入困惑和迷茫的气氛:中医发展是不是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时期,我们到底在为中医做什么。任老和老一代中医专家身体力行,通过中医药在重大疾病中的疗效让人坚定对中医的信仰。这使后学者顿生自信,也使中医人在茫然无助中寻得精神依靠。这种指引,不是在中医理论上的创建和积累所能代替的!这更是任老等老先生逝后在中医人心中留下的长久伤痛!

慈严俱浓的情感

一般来讲,中医人大多温和而内敛,而任老却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和率直,他捍卫中医的态度也很鲜明。

采访中我感受到,任老是一个感情强烈而浓厚的人,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常会随时考考他们,并说:“我要是发现你们去唱歌跳舞,不好好花工夫学习,就别想毕业了!”但任老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他外出一定会自己掏钱给弟子买书,但凡自己读书有所领悟,也马上把学生们召集到家里“上课”。他的学生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吃住在家,感受浓浓的父亲般的亲情。

任老不容学中医的人背叛中医,对于轻视中医之道的弟子,他常常严厉批评,毫不留情。一次查房时,一位研究生汇报新收发热患者病情,对整个病史、体检、诊断都用西医一套进行描述,并用抗生素给病人治病。

任老对此勃然大怒,严厉质问道:“你是西医医生还是中医医生?你知道西药的副作用吗?不明诊断,不辨证候,病人来了就输液,发烧就打抗生素,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

“任老要求很严厉,但他的心却非常柔软善良。”他的学生常这样告诉记者。SARS之初,中医没有介入治疗,任老坐不住了,亲自去找领导,并以近8旬高龄24小时值二线。任老发现,外用药紫金锭是救急良药,可起死回生。但因其含大戟、雄黄等剧毒药,学生们不敢给患者内服,任老说:“没关系,出了问题我负责。”

任老说话直抒胸臆,他敢于为中医药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他担心中医前途,忧虑后继乏人乏术,曾多次参加上书。

如今回味他的所言所为,我们就理解了他对中医的爱之深、痛之切,对中医药和中医后学的情深意长至今犹在,清名终古长留。任老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人生的布幕放下。他的学术主张和中医立场也必将成为一代代中医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永远地怀念、依托和眺望。

他让我们仰视

□ 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月4日,噩耗传来,国医大师任继学先生,因病在长春去世。尽管一段时间以来,任老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在医院接受治疗。但先生驾鹤西去,我们还是感到突然和悲痛。

就在一个月前,我们在编辑校报特刊《长春中医大年轮2009》的时候,在“年度人物”版中首推的就是任老,题目叫《国医大师任继学:中医界的一面旗帜》。我们在文章中写道:“当我们回顾2009年学校人物的时候,首推任继学教授,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任继学以他在中医药界崇高的威望、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一直为人们所崇敬。今年,是首次国家层面进行国医大师的评选,被授予这一称号也是众望所归。而在这一年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任老先后入选吉林骄傲人物、感动长春人物。他已不仅仅是只属于我们学校的年度人物,而是属于长春市、吉林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年度人物。”我们一直希望任老能早日康复,重新回到他热爱的治病救人、教书育人的岗位。

任老在中医药界有很高的威望,他曾获得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国医大师称号后,本地的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时任吉林省长韩长赋得到消息后,亲自来到先生家中,表示祝贺,表达敬意。

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大师的身边,随时感受着大师的风范。任老的名字和其他国医大师的名字如同耀眼的星辰,照亮了中医药的星空。作为后来者,我们时常仰望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事实上,大师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刻感受着大师的存在。

大师的学术创造让我们仰视。成为“国医大师”的先生们都是中医学界的泰斗,长期在中医药一线工作。任老15岁时拜师学医,20岁时投身革命,参加解放战争,发挥专长,救治伤员。这一干就是60多年。他是优秀的中医学术的继承者,而且是新世纪中医学术的开拓者。

大师的医德风范让我们仰视。任老不单在中医学术上贡献突出,在医德风范上也为从业者树立了榜样。在他的眼里,中医学是自己的生命,拯救民众病痛是自己的责任,是在用情、用爱、用大爱来对待事业和病患。

大师的关心后学让我们仰视。任老非常关心中医人才的培养,他深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参与了几届校学生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的策划和筹备。在会议期间,我们邀请了中医药专家题词鼓励现在的中医药学生。开始,我们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做这件事的。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专家们在第一时间认真地进行了回复,寄来了手书的题词或饱含深情的信件。在30位国医大师中有近一半的先生曾为我校学生学术活动题词。每一届,任老都欣然题词,给我们鼓励。其实,这不是单纯的题词,题词的背后是大师们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期待,对中医药后来者的重托。我们每一届研讨会都把大师们的题词进行展示,并印在会议论文集上。会后,把题词原件存放在学校档案室里,作为永久档案收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愈发显得珍贵。还记得,2003年,我负责校团委工作不久,和科技处共同推出了“名师论坛”系列讲座。作为活动的启动,我们邀请任老给大学生作报告。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讲座也非常精彩。讲座的地点是新校区刚刚投入使用的致知楼学术报告厅,300多座位的报告厅,去了近500人,学生一直坐到任老的讲台下。

我们再没有机会聆听任老的讲座了,任老的音容笑貌停留在声像资料中了,留在了师生的记忆中了。大师已去,精神永存。任老让我们看到学术的高度和医德风范的标尺,映衬出我们后学的不足和差距,同时,也给了我们目标和力量继续前行。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灿玾

近日从《中国中医药报》报道获知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任继学兄于2010年2月4日病逝,顿令人不胜哀痛。吾与继学兄相识有年,此间,在国内各种重大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评审会及高级讲习班讲课等,屡屡相会,每言及中医学术及中医事业方面的问题,真可谓“所见皆同”。今日见此噩耗,痛念之情,难以言表,天丧我之良师益友也。遥天相望,难达我情,纸书之诔,聊寄哀思,恸哉!哀哉!

六十春秋,杏林习业,悬壶黑水白山,壮志苍生司命,德才备,折桂蟾宫,举世荐贤称国手;

一生桑海,仁术修真,倚案青灯黄卷,宏图华夏昌明,噩耗至,陨星北极,对天捧盏酹师魂。

怀念恩师

□ 南征 长春中医药大学

任继学教授不幸于2010年2月4日14时4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2月8日在长春殡仪馆隆重举行遗体告别会,参加告别会的有省领导,生前友好,同道,同事,弟子们达千人。哀乐奏响,千人热泪纵横,声泪俱下,顿足捶胸,肝胆心碎,泪水纷飞,场面空前悲壮,肃穆。

任老的逝世是我们国家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重大损失,他为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振兴建立的功勋永载史册。

任老走了,永远走了,然而越是这样,越使我们更加怀念他老人家。

60岁才真正开始

任老常说“60岁才是行医生涯的真正开始。”任老说对中医的认识需要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大量病例,需要几十年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治愈率,不断改进诊疗方法,惟其如此,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医的精髓。中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有些理论不是年轻时就能懂得,大多数人60岁以后才能全面掌握中医理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任老好多经典古籍都读坏了,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读坏了10本,不得已用糨糊粘住。任老常对弟子们说:“中医学无止境,60岁以前别乱说话。”

医乃仁术 妙手回春

任老医术精湛,患者接二连三地登门求医,甚至半夜里经常有人敲门求治,他每次都热情接待,从不拒绝,患者们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还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经常垫钱送药。有一年冬天,一对延边朝鲜族夫妇背儿子来看病,儿子患水肿病,腹水明显,病情较重。任老请他不用排队进屋看病,任老对患者详细诊脉、观舌、查体等,开出了“千金鲤鱼汤”等中药方。当询问中得知孩子家长是农民,生活困难,为了给孩子看病几乎倾家荡产,任老拿钱让学生给患者抓药,并亲自把药送到患者手里,叫患者留下详细地址,说是以后随访用。患者家长激动得只说一句“大夫,谢谢了!”就哽咽了,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事后任老多次寄去医药费,直到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又一位患者患带状疱疹,屡治不愈,已经花了5000多元钱,左侧胸肋、上臂前臂外侧疼痛难忍,静滴口服抗生素、镇痛药均无效,任老处方让她用马莲草熏洗外敷,一周后疼痛消失,并发的感染症状明显减轻,三周后痊愈,只花了挂号费。任老常说:“现在好多病人不富裕,看病贵,看病难,我们应尽量用有效且便宜的药品才是。”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任老性格鲜明,刚正不阿,既严厉又重情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任老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对老师既敬又怕,却又情同父子。任老高龄时常看书、背书,还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同时要求弟子们读经典,做临床,多写论文、心得体会,任老经常随时考考学生,督促学生背经文,背汤头、药性赋。任老对弟子们的讲稿字字句句进行严格审查,认真批示补充,对有些讲稿毫不客气地批评修改,甚至让重写,以至合格为止。但任老还特别疼爱自己的学生,他出差时常到书店自己掏钱买书来分给弟子们,并定期把弟子们召集到家里来讨论经典,谈读书心得,弟子的学识提高很快,经典基础打得牢,基本功过硬,真是严师出高徒。

为振兴中医而奔忙

任老非常繁忙,他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一周出四五次门诊和住院部查房,到全国各地出差讲学。他为中医之存亡上书献策,为中医之兴废奔走呼吁,为中医之振兴精勤不倦,为弘扬中医孜孜求索,他是一位永不疲倦的斗士,他把中医事业看成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自已的一切,这种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振兴中医事业献身的,永不熄灭的崇高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任老是位教育家、临床家、中医药理论家、中医药科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信念,为人师表,他热爱祖国,更热爱自己的事业,那就是伟大的振兴中医之事业。

任继学教授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高尚医德和奉献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将任继学教授未完的事业继续下去,为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而努力奋斗。